English

狂飙时代的艺术概括

1999-11-25 来源:光明日报 刘锡诚 我有话说

年逾古稀的作家枫亚以晚清社会巨变为背景的四卷本历史小说《扬子大脚百年记》,就已经出版的第一部《大脚雾》、第二部《大脚风》来看,就是一部具有史诗风格的好作品。《大脚雾》问世不久,便得到了评论家徐应佩的高度评价,他在《血泪斑驳的历史壮丽画卷———评枫亚的长篇小说〈大脚雾〉》一文里称这部作品“不失为一份近代史的生动教材,爱国主义的高昂颂歌,也是一幅血泪斑驳的壮丽历史画卷。”“取得在当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见《雨花》月刊1999年第3期)。第二部《大脚风》于近日出版,使我们有机会把这一二两部小说贯通起来阅读,不仅从中看到了从清道光初年即鸦片战争前后到光绪末年即维新变法失败前后这60年间封建制度逐渐解体的历史过程,把握这部史诗式的长篇小说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完整的形象,而且能更准确地领略作者的宏阔的创作意图和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大脚雾》以鸦片战争前后的狂狷较量为背景,《大脚风》以太平军兴起而衰亡而康梁维新变法失败为背景。作者以一幅幅艺术的画面,展现出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个场景,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有机地融入这磅礴的画面之中,如同一幅绚丽多姿的长卷。作为历史小说,小说在处理题材时显示出自己的特点:作为大背景的重要事件(从道光初年林则徐受命任钦差大臣禁烟,到康梁“公车上书”失败慈禧发动政变止,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等),都忠于历史,凿凿有据,甚至都一丝不苟地标明了时间表,但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对之发生过重要影响的许许多多历史人物,又毕竟是作为小说主要情节演进的背景出现的,而作者所着力描绘和展现的,则是大脚沙(一个位于长江口与上海、崇明相毗邻的冲积小岛)上张、姚、刘三个家族及其历史变迁和不同人众的命运遭际与情感纠葛,从而折射出中国近代史的沉重。

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大背景、小情节的艺术构思,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在对两者的处理上,作者显然颇费了些心计,表现出作者的才智。贯穿两部小说所写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的人物,如崇尚林则徐的“师夷制夷”的张炳华,背弃“肉头”地主老子姚尚正而一生做塾师、思想开明的姚志刚,靠贩鸦片开妓馆、靠洋人发了财但人缘尚称和善的刘百晓,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却都能从时势的发展中找到根源。如果没有对道光朝禁烟运动、抗夷(英)海战和爱国浪潮的描写,如果没有对尔后一批批包括维新派在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与保守的封建主义势力的一次次较量,如果没有对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家(如唐廷枢,如江南制造局出现)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买办势力(如郑荣等)的形象地揭示,换言之,如果没有对历史大背景的较为充分的描绘,那么,大脚沙的张兆武、张春彪、张炳华、姚尚正、姚志刚和姚志飞,刘百晓、刘明祥,各色人等的思想和作为不就成了无源之水吗?而以大脚沙为活动中心的张、姚、刘三个家族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有矛盾和斗争———姚家与张家,也有妥协和融合———三家互相通婚,张文江娶姚守蔚,刘和超娶张文蓉),又给日渐衰微的中国封建社会结构涂抹上了或明或暗的色彩。

就已出版的两部来看,《扬子大脚百年记》的结构,是以张、姚、刘三大家族间错缩复杂的关系为主,进而以各自的社会关系为半径向四周辐射,巧妙编织而成的。有分有合,层次分明,农村城市,错落有致。作品的结构明显地显示出19世纪欧洲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红楼梦》的影响。作为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其中所写的三大家族所构成的中国农村社会,是有典型性的,也是有象征意义的。以姚尚正为代表的姚家,是一个恪守封建秩序、盘剥佃农、生性残酷的“肉头”地主,即使在这样的家庭里,也无奈出了一个逆子贰臣姚志刚。被排斥了主持姚家产业的大权之后,姚志刚自立姚家园,但坐而论道的空想和缺乏实际行动,使与姚家仓迥然有别的姚家园,不能不变成一个仅有空巢意义的封建制度的象征物。以总兵张春彪为代表的显赫的张家,身为六品高官的后继者张炳华,却成为“师夷制夷”新思想的坚定支持者,最终投资唐廷枢的轮船公司,至少有一半跨进了民族资本家的行列,但尽管他活到了光绪朝,却仍然没有任何作为和能力,他救不了摇摇欲坠的中国。刘百晓是个出现于19世纪末的民族资本家,他毕竟在江南制造局帮助下,造出了第一艘民间自资制造的“沙鹰”号小火轮;但他的存在与否,大脚沙人并不在乎,由于他的发迹与买办阶层的出现有着血肉关系,他的身上当然也就发散出买办的气息。结构的得当,给人物的刻画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情节的层层递进,人物的行为被推到了矛盾和旋涡中心,自然而然地展露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